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行市场化机制。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同样要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快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发展环保市场,推进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推进环境保护的第三方治理。
那么,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面临哪些难题?应如何推进?本期应知进行解读。
建立市场化机制有何意义?
破解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效益不高和设施运营不良等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单一,投资渠道狭窄,造成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环保投资由于缺乏应有的责任管理体系,投资效益不高;运行资金不足,造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良。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调节,目的在于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市场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大大加强。但总体上,我国环境污染仍很严重,生态破坏加剧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环境无价、环境无成本等观念长期存在。因此,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环保市场化,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环保市场化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我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巨大,是最具有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重点污染区域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国家把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的逐步成熟完善,环保产业必然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化机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市场化的环保企业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市场的竞争主体,是建立环保市场化新机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环保设施的集约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推行环保市场化,不仅要使环保设施的投入和运营,改为由环境治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独立法人承担,而且还要通过建立新机制,逐步造就一批专业化环境治理公司,形成投资、运营、服务市场化。这样可以使污染治理适度集中,减少环保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降低治理成本;还可使环保有投入有产出,通过利益杠杆调动社会投资环保的积极性,减轻政府负担,加快治污进程。
环保产权股份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环保产业化进程中,环保设施的企业化投资经营,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由几家或数家企业合作,甚至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与企业联手进行投资,实行股份合作。这样才能增加环保设施投资能力,明晰投资者之间的责、权、利,使环保投资经营活动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推行市场化需解决哪些难题?
资源产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一些自然资源没有明确产权,价值一直被低估。要实现环保市场化,就必须明确资源产权所有关系,这是正确定价、使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前提。
外部性问题。在进行环境管理时,产权明晰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这种手段有时也会失灵,还需要依靠外部效应内在化的手段。从目前看主要措施包括排污收费、使用者付费、产品押金等。在发达国家,外部性内在化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其他方面的手段使用较少,且排污收费制度也不完善。
治理责任主体问题。长期以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一条原则就是“谁污染、谁治理”,这个原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在现行价格体系下,某些资源价格偏低,不能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全部费用;第二,同一区域有若干个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单位,如何合理分担环境治理费用,在操作中存在困难;第三,目前污染较为严重的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治污能力有限。因此,工业污染治理应逐渐向“谁污染、谁付费”过度,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污染治理集约化。只有把分散的治理方式转变为集约治理,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避免环境保护盲目投资、到处布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政策,促进环保市场化机制培育,加强环保市场化的立法和经济体制改革,为环保市场化集中治理提供有力保证。
其次是产权的多元化。产权多元化有助于发挥其他主体的社会参与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起环境保护市场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环保市场化的设施建设,要通过吸纳商业资本、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金,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局面。
再次是运行、服务市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运营,应由社会化服务的独立法人来承担。通过新机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专业化环境治理公司,形成运营服务市场。通过市场化运营,促使投资者、经营者,自觉运用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经济效益核算机制,把环保治理效果与运行管理者的经济效益兼顾起来,形成环境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环。
他山之石
美国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
美国环保产业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由环保设备、环境资源、环保服务三大类构成。
数据显示,1970年,美国环保产业总产值390亿美元,占其GDP的0.9%。2003年,美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为3010亿美元,30年增长了近8倍,年均增长率近7%,占当年美国GDP的2.74%,实现利润200亿美元,创造利税450亿美元。2010年,产值达到3570亿美元,吸收就业人数539万人。预计到2020年,产值将达到4420亿美元,吸纳就业人数638万人。
从企业结构上看,美国共计有15万多家环保企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市政当局与其他公共实体,主要提供饮用水、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管理;二是随着美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私人企业,主要从事污染补救、污染控制等业务。小型和中型企业是美国环保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收入约占美国环保产业总收入的28%,大型企业年收入约占40%,市政当局与其他公共实体每年收入约占32%。
在产业布局上,环保服务业占据美国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其中固体废弃物管理、有害废弃物管理、修复服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环保设备和环境资源在美国环保产业中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环保设备方面水处理设施与药剂具有较强竞争力,环境资源中的清洁能源近几年随着低碳生活的倡导而发展迅速。在美国三类环保产业中,环保服务、环保设备、环境资源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22%、30%。
从产业集聚上看,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纽约、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新泽西、伊利诺伊、路易斯安娜等州在美国环保产业产值名列前茅,成为美国环保产业的集聚区,产生了一批国际性环保大公司。美国环保产业集聚带来了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竞争效益和创新效益。
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