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邮局
 
文化讲座
管理精粹
光荣榜
小故事大道理
文化生活
教育培训
文娱活动
名言锦句
党建工作
党支部建设
党支部生活
先锋谱

经验有时是负担
发布者:ccc  发布时间:2010/5/9  阅读:2915
    

经验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灭你。如果你太过死板地遵循以往做事的方法,总是凭经验去做事,就会使你陷入平庸或者困顿的情况。同时,经验还会使你无限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我们在思考如何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或是对已熟悉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时,就必须跨越经验的“桎梏”,多途径地去探索,大胆提出多种新的设想,最后再筛选出最佳方案。

你也许听说过“林旺”的故事。

林旺是一只小象,它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放进了动物园,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

有一次,林旺想挣脱铁链到围栏外去看看以前从没有见到的风景,没想到用力过猛,铁链把它的鼻子挣得生疼。“这条铁链太牢了,看来我是挣不脱它的。”

一年后,林旺又想到动物园外面去开开眼界,一挣铁链,鼻子又被挣得生疼。它又想:“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铁链的。”经过两次的失败,林旺再也不敢去挣那铁链了。

又是五年过去了,林旺从一头小象变成了身材巨大的大象。这时候,凭着它一身的蛮力,那条铁链很轻易就会被挣断。但是,前两次失败的教训让林旺意识到自己是不可能挣脱掉这条铁链的。于是,它老老实实地呆在围栏内,一直到死也没能实现它“走出去”的愿望。

可见,经验决定了林旺的意识,最终使它的一生碌碌无为。

无数事实证明,经验只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的初步概括和总结,并未充分反映出事实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由于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的经验,还是集体的经验,一般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只适合于某些场合和时间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可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我们创新思考的障碍物和绊脚石。

老王是一家小建筑公司里的工程师,在一次给新楼安装电线时,他遇到了难题。他们要在一处直径仅有3厘米且要拐4道弯的管道里将电线穿过去。这可难坏了他。显然,用常规方法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他怎么也想不出方法来。无奈的他只好向新来的工程师求救。新来的工程师虽然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他找来两只白鼠,一公一母,分别将这两只白鼠放在管子的两头,公鼠的身上栓上一根线。母鼠在管子的另一端发出吱吱的声音,公鼠听到后,便沿着管子向母鼠跑去。身上的线也随之到了管子的另一端。

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得到解决。经验限制了老王的思维,面对新问题时他一筹莫展。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利用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的广阔前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难以实现创造性的飞跃。

所以,作为一名现代人,你在某些时候必须超越经验去考虑问题,尽最大努力摒弃保守的思想。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制约你成功的瓶颈,才能获得一个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思路突破

把脑袋打开一厘米

做人做事,不能拘泥于经验。太过死板地遵循一般性的处事经验,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平庸或者困顿的窘况。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竞争、提倡创新精神的社会,我们的做人和处世方针也要应时而变,需要用新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

 

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那个可笑的工人一样,由于一天到晚拧螺丝帽,一切圆的东西,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圆形图案,在他眼里都成了螺丝帽,他都会用扳手去拧。

其实,一个人要想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就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并克服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一天,一位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对全班同学说:“今天给你们出一道题,谁算完,谁就回家吃饭。如果算不出来,就甭想吃饭。”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来一道数学题:

1+2+3+4+5……+100=

同学们闷着头做题,老师跷着二郎腿看起了小说。可没等他看上两页,小高斯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算出来了。”然后就用手举起自己的小本子走到老师面前给他看。

按照以往的经验,小学生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答案,所以老师很不客气地对小高斯说:“去去去!回到座位上再算,你肯定算错了!”

小高斯很不服气地说:“老师,我想我这个答案一定是正确的!”

开始,老师没有说话,只是“啊”了一声。停了一会儿后,他又问:“那你说说,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这道题的?”

高斯理直气壮地说:“我发现这些数中,一头一尾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一样的,1100101299101398101……这道题中一共有50101,所以,答案是5050.

老师听完,非常高兴地夸奖高斯说:“你的计算方法和别人不一样,说明你的思维模式突破了同龄人习惯的思维定势,你将来会大有前途的。”

心理定势这种心理现象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发现的。他提出,在人的意识中出现过的观念,有一种在意识中再重复出现的趋势。他曾经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心理定势的存在。其中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让一个人连续10~15次手里拿两个重量完全相同的球,然后再让他拿两个重量有差别的球,他也会感知为完全相同。反过来也一样。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定势,指的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

心理定势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思维定势。简单地说,思维定势是反复思考同类或类似问题所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维模式。

综观中外科学史,各个科学领域里的很多经过深入研究后获得的重大成果最初的突破口,其实早就有人遇到过。为什么总是只有极个别的人才会去注意、重视、研究并由此取得重大突破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般人都难以摆脱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

有很多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往往并不是难在问题本身,而是难在不容易突破自我。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有可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认清常规有时是一种陷阱

思维定势、心理定势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有利于常规思考。它使思考者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实验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样就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再就思考者的感受来说,还能起到一种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愉快的作用。

思维定势的这种有利作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各个领域里的许多权威者身上。他们常常能很快就找到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关于本专业问题的大量的“一定之规”。

比如: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早已成为机电专业方面的常识。这一常识,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有了这样的常识和思维定势,科技人员在设计各种自动化机械时,对于如何解决他们的动力问题,就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去逐一探索、实验,而是很快就能明确:需要电动机来驱动。这显然对设计自动化机械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但是,这种“一定之规”却使人们在遇到有些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请看下面一个例子:自动聚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象自动测量距离。然后镜头做相应的调整,自动定好焦距。设计这种相机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就小不了,重量就轻不了,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如果要为它再去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间又很难保证。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都裹足不前。后来一个不是学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自动聚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电动机而用弹簧行不行呢?这个突破了“必须用电动机驱动”这“一定之规”的新设计提出以后,设计人员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成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聚焦相机,生产出这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连傻瓜也能使用的“傻瓜相机”。

后来,科技界给予“傻瓜相机”很高的评价,任务它代表了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傻瓜化,即“功能简单化”、“易操作化”,同时也是“高智能化”、“高科技化”。

“一定之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使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解决各个方面的大量问题。但凡事皆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副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种种“一定之规”,就会给他的生活或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而也就难以产生新的设想。

 

点亮思维

一个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人,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大不相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并用相同的办法去解决。

 

——转载自《思路决定出路》


打印】【关闭】【TOP
<<上一条   下一条>> 
联系方式 | 访客留言 | cotyright ©2007-2008 wellabl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石狮市华宝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科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