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个关于产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现代化的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从最初的产品质量“检验”到“预防”,由“堵”到“疏”,再到设计、研发、生产、售后的“全面质量管理”,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益要求与质量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吉利现已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建立了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我们还引入了丰田TPS全面实施生产过程的工序间质量控制,追求精益生产,加强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尽力保证在解决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以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实现了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全员对待质量意识的转变。 但这种转变,笔者看来只是万里长征刚起步,我们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辛苦。笔者认为以公司目前的质量管理水平、现有配套体系中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质量管理由事后质量检验转变为事前质量预防还只是工作中提高的目标和大方向。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事先预防的能力。产品质量管理thldl.org.cn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治本,但目前我们很多企业质量管理的现实中还是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事实,但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思想的转变,纷纷提出了“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思路。 我们不妨自问,我们的整改有没有做到位?为什么有些问题会常常反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才是值得我们产品质量管理人员深思的。我们应该思考是全员对待质量控制的意识、态度问题。 为了彻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误区,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笔者认为必须在产品质量管理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全员参与质量整改,才能使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2008年一项名为“源动力”员工合理化建议工程在全集团公司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我们鼓励基层的每位员工都参与到产品质量改善提高中来,人人参与到工序内质量控制,发挥基层员工智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笔者发现有些公司出现了一些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员工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仅仅只在建议,而没有实施的方案。其实所谓的合理化建议,更多的是希望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出解决方案。因而,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质量问题的处理“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结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续推行质量改进的转变。这需要质量管理人员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只是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处罚,其结果很可能导致隐瞒小问题,而最终集结成大质量事故。笔者认为,我们要倡导一种大家勇于提出质量缺陷的氛围,只有问题暴露出来了,我们才能组织专家进行商讨改进并提出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与其让市场发现问题,不如将问题暴露在车间里。问题出来了,接下来,关键就在于建立一个务实的质量整改项目组。笔者认为,遇到重大质量问题的整改时,要采用定期招标,要真正赋予项目组权力,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专题攻关,研究制定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创新思维在于两点,一是主动让问题暴露出来,二是加强过程控制,继而做到事先预防。
——转载自《清华领导力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