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邮局
 
文化讲座
管理精粹
光荣榜
小故事大道理
文化生活
教育培训
文娱活动
名言锦句
党建工作
党支部建设
党支部生活
先锋谱

禅悟管理——动力之源
发布者:ccc  发布时间:2009/4/21  阅读:2694
    


  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创新永恒。创新是生存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动力。

  ——黄冠雄


  动力之源

  德美化工的掌门人黄冠雄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时,用了最简洁的三句话来概括: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创新是企业前行的动力,发展是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靠什么去继往开来?靠什么让事业的大树基业长青?答案只有一个——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管理大师德鲁克信奉“任何成功的经验都不能让别人同样取得成功”,道理很简单,此一时,彼一时。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任何成功和发明创造都不能永葆青春。地球每天都在运转,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也是每天在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市场环境。尤其是面对二次创业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所有企业工作的主旋律。

  创新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创新是对传统思维的扬弃,是对旧有方法的更新,是针对动态环境的模式调整。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不创新就只有死路一条。深圳润讯是20世纪90年代民营通讯的龙头,主营寻呼业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日进斗金,但随着手机价格和资费走低,手机越来越普及,单一的传呼功能被手机的双向沟通所取代,传呼业务日渐萎缩。如果固守城池不去创新求变,就只有死路一条。公司意识到技术环境的变化趋势,果断地开辟了新的业务方向,成为网络通信、通信产品及服务连锁销售、信息通信服务领域的巨头。

  企业的创新,不只是决策层的事,不只是研发部门的事,不只是企划部门的事,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体系,包括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创新的重任。大到企业的战略管理、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文化制度,中到产品研发、营销模式、运营管理,小到具体业务、工作方式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革新。

  创新的内核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具体工作中,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改进、改良式创新;另一种是变革、破坏式创新。改良式创新是对“过去”进行充分的分析、总结,不断提升经验、挖掘成功,形成创新的价值。改进、改良式创新的前提是对现有资源的认可和利用。纵观周边的优秀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坚持不断改进、改良的创新方式在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企业一旦把昨天的成功经验作为一种思维定式或灵丹妙药而不思创新的时候,就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革命和破坏式创新是对“昨天”的否定和放弃,是一种重起炉灶式的革命性动作,但是这种创新的风险相当大。芬兰的诺基亚作为一个木材加工、化学药品、橡胶与电缆等产业的大集团,彻底转向专业化的道路,最后成为移动通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确实是对昨天革命的伟大创新。不过像诺基亚这样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企业的创新应当作为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而不是搞运动、搞政治、搞形式。尤其是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千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方式去处理,而应当对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要从问题中发现机会,而不要在机会中纠缠问题。同时,我们还应当真正明白,创新不是从我们喜欢的地方做起,而是要从解决问题并能创造价值的地方做起;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衡量创新成功的尺子只有一把——客户满意和愿意为我们的创新掏腰包。

  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则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支,只有“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著名企业家李晓华的人生轨迹,就是创新成功的典范。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工人家庭。1968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时,他到黑龙江参加了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改革开放开始了,他没有回城当工人,而是选择当无业游民。闲逛之中发现北戴河的旅游很旺,他用仅有的积蓄买了两台冷饮机,一年下来赚了十几万,别人发现他赚钱很容易,于是一哄而上,他立即卖掉冷饮机改做录像厅生意,大赚一把后又转让了录像厅。1985年,他携百万资金赴日求学,此间获得了章光101在日本的独家经营权,他采用直销的方式掀起了一场抢购101的风暴,并且创造了新的数钱方式——用秤来称。又是在如日中天的时刻,李晓华卖掉了企业,把目光转向了香港。1989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剧烈震荡,许多人移民欧美,房价急跌,李晓华看准机会大量购买房地产,半年之内房价翻了数倍。他卖掉房产,等待新的机会。1991年他获悉马来西亚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消息还没有公布,于是他倾其所有买下了油田附近的地块,消息一公布,地价大涨,他又赚了数倍的利润。2002年,李晓华转战美国,进军生物制品行业……

  李晓华的成功之路,本质上就是创新之路,他不断观察环境变化,业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变中创新生财之道,每每在巅峰时刻转换经营,每每在创新之后,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功。试想,如果李晓华墨守成规,而不顺时求变,现在可能是北戴河冷饮行业的“款爷”,也可能早被雨打风吹去。

  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

  ——海尔名言
 
 
 
 
 
转载自《禅悟管理》范小平著
 
 
 
 
 
 

打印】【关闭】【TOP
<<上一条   下一条>> 
联系方式 | 访客留言 | cotyright ©2007-2008 wellabl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石狮市华宝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科伟网络